当涂:一个种植蘑菇致富的残疾人

发布日期:2024-12-16    作者:柳小林

当涂:一个种植蘑菇致富的残疾人

 

当涂县塘南镇白马村视力残疾人徐明,今年58岁,种植蘑菇已经有30多年历史。他通过种植蘑菇实现了生活自立,支撑了他的家庭。

目前,他种植的蘑菇一般每天要产一二百斤,多时能达到三四百斤,每斤4块多钱,批发给商场菜贩,基本上不愁卖不出去。这几年,他老伴帮儿子带小孩去了,种植蘑菇从建造蘑菇棚到准备培养料、制作菌棒、播种、控制温度与湿度,再到采收、销售,就他一个人忙前忙后。同时,他还义务指导邻里乡亲小规模种植蘑菇,自产自吃。他说,通过劳动获得一朵朵雪白肥美味美让人喜欢的蘑菇,他乐此不疲。

徐明高中毕业后回到家里,由于身体比较单薄,加之视力很差,要戴2000度近视眼镜,在田间犁田栽秧割稻实在是力不从心,外出打工又有很多不方便,村里照顾他当了村小学代课教师,并多次被评为优秀教师。由于收入低,家庭负担重,没有办法,他利用寒暑假种植蘑菇,增加收入。

1990年,他到马鞍山市参加了食用菌种植技术培训班学习,回来之后便在他家房子后面搭起棚子,种植蘑菇。由于当时的技术落后、设备简陋,只是零星种植一些食用菌,产量较低,质量也不太理想,效益不太好。为了能更好地发展食用菌生产,由镇残联推荐,2001年8月他参加了合肥立新菌种培训学校举办的“食用菌制种与栽培”的全套技术培训,买了许多种植蘑菇的书籍和光盘,反复认真学习。随后,添置了一些小型设备从事规模蘑菇种植,他从单一的棉籽壳为主料栽培,发展为玉米芯、稻草等混合料栽培,以前的发酵料栽培改为熟料栽培,从而降低了成本,提高了产量和质量,并取得了良好地收益。2008年,他离开了代课教师工作岗位,一心一意种植蘑菇。在县残联的扶持下,他更换了装袋机、灭菌锅炉,从原先种植5000袋菌棒,提升到9000至10000袋菌棒,更好的迎合了市场需求。

他用种植蘑菇挣来的钱,做了2层小楼,面积有150多平米,进行了精装修,购置了空调、冰箱、电视等家用电器。他的2个儿子,老大培养到大学本科毕业,老二培养到硕士研究生毕业,并扶持他们结婚成家。

2024年,当涂县残联为落实残疾人就业政策,促进残疾人家庭增收,通过实地走访调查研究,扶持40位残疾人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或个体经营,扶持残疾人从事阳光大棚 6 个,投入资金15万元。为增强残疾人就业技能,举办了2期残疾人就业技术技能培训班,有50人参加了培训。


A徐明采收蘑菇.jpg

图为:徐明采收蘑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