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叫张德华,男,1964年出生,现年59岁,中共党员,现在是含山县林头镇福山行政村王庄村村民,曾是含山县林头镇华盛猪业合作社社长。
榜上无名 脚下有路
我家祖辈是原含山县福山乡方山大队王庄村人,一直从事“日出而作,日落而息”的农耕生活,父母生下我和一个姐姐,两个妹妹,作为家中唯一的男孩,家境尽管十分困难,但父母仍供我上学读书。我从小学一直念到高中毕业,眼看就要实现大学梦。但命运总会捉弄人,在参加高考时生病发高烧,抱病参考,发挥乏力,没有考上大学,痛失了人生转折点上一个重要的机会。对此,我没有气奄,认识到上大学毕竟不是人生的唯一选择,只要自信自强,还是能改变自己的命运,实现人生价值的。古语曰:榜上无名,脚下有路。我坚信这两句话,八个字,实现自己人生的梦想。
艰苦创业 科学养殖
农村是广阔的天地,农民是勤劳的群体。高考落榜后,我曾到外地打工,但总觉得我不能离开这片希望的田野,不尽的乡愁。而是毅然决然的回乡创业。1991年我回到家乡王庄村创业,起始养鸡,后来养猪。刚开始只养了200只鸡,几十头猪。后来,我买来一大堆科学养殖的书籍,深读细看,并结合养殖实践,总结出了以下养殖业的理念。“从事养殖虽辛劳,善于观察勤思考,品种饲料最讲究,环境管理很重要,力求平衡风险小,四方求全养殖好”。在养殖期间,我几乎整天扑在鸡舍和猪圈中,千辛万苦,艰苦创业,吃鸡屎,尝猪尿,睡鸡窝,踏猪舍,起五更,睡半夜,跌爬滚打十几载,到2001年养鸡1万多只,2017年猪存栏数达到2200多头,成为林头镇远近闻名的科学养殖大户。我不仅自己从事养殖业,也带动周边农民从事养殖业,2006年度被推选为含山县林头镇养猪协会会长。2008年被评为巢湖市劳动致富带头人,2013年4月被评为马鞍山市劳动模范,2017年4月被评选为安徽省劳动模范。
发展受阻 转型追梦
就在我信心满满从事科学养殖业,实现人生梦想的途中,国家出台了严格的环保政策。因我从事的养殖场地处福山村王庄村与中庄之间,刚好在漕河上游,据当地政府讲,因养殖业产生的污染,必须全面关停或异地搬迁,转移到其他地方从事养殖。说到污染,其实我兴办的养殖场有整套排污设备,因此在正常天气的条件下,养殖场下游河道水源几乎没有污染。再说,河道污染源并非我一个养殖场所致,河道内生活污染源严重,且河道两旁村庄群众生活用水及人们排泄物都涌入河道之中,可以说,猪场的污染比例很小,影响甚微,并非是主要污染源。
然而,作为一个省市劳模,我必须不折不扣执行国家的环保政策。就在2017年5月份,我因患高度近视,在双目几乎失明的情况下,到南京鼓楼医院进行视力恢复手术之际,我毫不犹豫返回猪场,以低于市场每斤1元多的价格,将猪场存栏的1000多头猪和近50头母猪全部卖掉,赔本50多万元,我毫无怨言。
此后,在我猪场搬迁后,政府只补偿拆迁款300万元,而我猪场除生猪外,固定资产就达1100多万元,差距800多万元,在当时我已负外债300多万元。
猪场关停,负债累累,双目几近失明,身体严重残疾,内外交困之际,我没有倒下,我没有躺平。创业路上坎坷多,艰苦人生再追梦。我挺起腰杆,咬紧牙关,再寻创业路,再追人生梦。2018年,我承包了林头镇青龙行政村陈冲自然村610亩荒山,七拼八凑,东借西借,共筹集资金1300多万元,架设高压电、修路、挖塘,咬定这片荒山,大力发展茶果林。
因我双目几近失明,重度残疾,但头脑清晰,思路不乱。锚定了再创业的发展路径,我看不见,就动员我的子女以及我二妹的一双儿女上山。二妹因病过世,她儿女跟我生活,还有我的小妹儿子也跟我生活。至此,张家两代几口人抱成一团,闯出一条发展路。
现在,610亩荒山已部分开发出一期茶果林,栽种下150亩葡萄园,种植阳光玫瑰、巨峰、夏黑、奶油四个葡萄品种,另150多亩栽种油茶、桃树、李树及轻籽石榴,目前,一期工程栽种下的茶果林已经挂果收益,剩下的二期300亩荒山正在改良土壤结构,准备再开发出茶果林。
2022年,12月13日县残联领导知道我的创业之路后,主动协助我申报了残疾人阳光大棚项目,获得创业补贴5000元。我虽然残疾了,党和国家还没有忘记我,今后我将继续保持着的希望,在创业的路上坚守梦想!